犒饫的意思、犒饫的详细解释

犒饫的意思、犒饫的详细解释

犒饫的意思、犒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犒饫的解释犒赐。《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出金帛酒炙犒飫军士。”

词语分解犒的解释 犒 à 用酒食或财物慰劳:犒劳。犒赏。犒师。 笔画数:; 部首:牜; 笔顺编号: 饫的解释 饫 (飫) ù 古代家庭私宴的名称。 饱食。 笔画数:; 部首:饣;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犒饫(kào yù)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犒”与“饫”二字组合而成,专指以酒食慰劳、宴飨特定对象的行为,多用于军事或重要礼仪场合。以下从词义、语源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词义解析

本义指以酒肉、财物慰劳军士或有功者。《说文解字》释“犒”为“饷军”,即犒赏军队。其核心含义是通过物质赏赐表达嘉奖或抚慰,对象多为将士、使臣等群体。

典籍例证: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公使展喜犒师。」

(鲁僖公派遣展喜以酒食慰劳齐国军队。)

原指宴饮饱食,引申为隆重的宴飨仪式。《尔雅·释言》注:“饫,私宴也”,特指非公开的正式宴席,强调礼仪性与款待的丰盛。

典籍例证:

《后汉书·马融传》:「饫赐毕,劳逸齐。」

(宴飨赏赐结束后,将士均得休整。)

犒饫

二字连用强化“以宴飨形式犒劳”之意,常见于描述战后庆功、外交迎送或重要仪典中的宴饮活动,兼具物质赏赐与礼仪性款待的双重内涵。

二、语源与结构

构词逻辑:

“犒饫”属同义复合词,“犒”侧重赏赐目的,“饫”强调宴饮形式,组合后涵盖从物质犒赏到宴席款待的全过程。

历史语境:

该词盛行于先秦至两汉文献,多与军事、外交场景关联。如《周礼》记载战胜后“犒饫有功”,凸显其仪式化特征。

三、典籍用例与演变

军事场景:

《宋史·兵志》载:「每岁冬训毕,犒饫将士,以彰国恩。」

(每年冬季练兵结束后,以宴席犒赏将士,彰显国家恩典。)

外交仪典:

明代《国朝典汇》记:「遣使犒饫藩国来使,用示怀柔。」

(派遣使者宴飨藩国使节,以示怀柔之道。)

词义窄化:

明清后,“犒饫”渐被“犒赏”“宴犒”等词替代,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仅见于古籍研究或仿古文体。

四、权威参考来源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6卷,第12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辞源》(修订本)第三册,第256页,商务印书馆,2015年。

《古代汉语词典》第1版,第812页,中华书局,2000年。

参见:以上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并援引《左传》《后汉书》《宋史》等经典文献用例佐证。

网络扩展解释“犒饫”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kào yù,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通过提供饮食、财物等方式慰劳或奖赏他人,以激励士气或表彰功绩。该词由“犒”(慰劳、奖赏)和“饫”(供给饮食)两字组成。

二、词源与背景

历史起源:起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军队取得胜利后,统治者会以酒食、财物犒劳将士,巩固军心。例如《续资治通鉴》记载,宋理宗绍定五年曾“出金帛酒炙犒飫军士”。

构词解析:

犒:本义为以酒食慰劳,后引申为物质奖励;

饫:原指饱食,后扩展为供给饮食。

三、使用场景

传统用法:多用于描述上级对下属的奖赏,如将领犒劳士兵、君主赏赐官员。

现代延伸:可比喻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措施,或宴请宾客的场合,例如“公司以年终宴犒饫全体员工”。

四、相关成语与扩展

近义表达:犒赏三军、论功行赏。

反义表达:克扣粮饷、有功不赏。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军事赏罚制度或成语典故,可参考《续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遨曹百弊丛生宝眷驳舛菜籽油琛帛牀头金尽大衫殿兵段脩贩交买名烦恼贼蝮虿个中滋味颔颏鸿慈缓限戛釜撞瓮降格趼足鲛工寄臣嗟惧咭咭刮刮进请酒恶谲密军警扣心宽心烈女领略令善立制美学秣刍淖污腻粉炮头平方平岁倩善遣闲黥彭倾述啓蛰诠论榷酒钱人烟浩穰少康少牢诗癖诗序暑岁四游提款外商外事处万寳獮猴桃

相关推荐

“没有金星的智慧,却有金星的毒舌”,柯以敏是如何自毁前程的?
超级机器人大战D
office365人工客服电话

超级机器人大战D

🗓️ 07-29 👁️ 8550
荒唐至极!深扒10部抗日神剧,每一部都在侮辱观众智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