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评述:
请就以下材料进行评述。所谓“预制朋友圈”,即人们事先策划并精心制作好发朋友圈的图文素材,选择在不同时间逐一发布的行为。例如,旅游的时候,对所拍摄的精彩瞬间进行预编辑,并保存定位,回家以后,分批次慢慢发在朋友圈上,给人的感觉是一直处在美好的旅游状态,更有网友表示,“出去玩一次能发5年”。
延伸阅读👇
即兴评述:毛坯的人生VS精装的朋友圈,你选哪个?
——小助手。微:sunjxps1
评述提示:
下面是话题评述。
在我看来,预制朋友圈是一种极端的自我修饰现象。这背后的心理动机,其实不难理解:朋友圈越来越成为人们展示自我的“前台”。正如拟剧理论的提出者戈夫曼认为,在前台,人们呈现的是能被他人和社会所接受的形象,后台的生活正是为前台的呈现做准备。为了扮演这样的“完美角色”,甚至催生了一条产业链。
在这个容易焦虑的时代,朋友圈成了我们的“表演舞台”。其实除了预制朋友圈,还有精装朋友圈。这些都很容易让我们忽略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也削弱了社交媒体上与他人真诚沟通和连接的初心。(延伸素材:即使在预制朋友圈出现以前,很多人在网上晒出的东西也都是精心编织的。《纽约时报》一篇文章说:“我们都多多少少地知道,人们不可能像他们在Facebook上表现的那样成功、富有、有吸引力、有智慧,还轻松愉快。然而,我们都无法避免将我们的内心生活与我们的朋友们精心挑选的生活做比较。美国人花在洗碗上的时间,大约是他们花在打高尔夫上的六倍。但是,报称自己在打高尔夫球的推文数目大约是称自己在洗碗的两倍。”)
当社交网络成为评判生活好坏的标尺,个体的内心却可能陷入深深的孤独和焦虑。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可以放下对外界评价的过度关注,不必在意照片是否精美、文案是否吸引人,用自己最舒适方便的方式发布朋友圈,不也很好吗。
最后我想说,朋友圈可以“预制”,生活还是“即兴”一点更好,只有“破圈”而出,才能走向真正的生活!
长按识别二维码
添加孙老师的小助手
咨询即兴口语表达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