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局 (國際象棋)

和局 (國際象棋)

在西洋棋中,和局(或稱和棋,常簡稱和)是除了白方勝、黑方勝之外的一種可能的結局。傳統上,在比賽中,比賽雙方可以從一場和局中個獲得半分。(勝者得1分,負者不得分)。不過,也有人反對和局的結果。

最常見的情況是,當比賽雙方都不能獲勝的時候,會出現和局。很多規則都會導致這種和局。這些規則包括:逼和(將要走棋的一方在王沒有沒將殺的情況下,所有棋子沒有合法的走法)、三次重複局面(棋盤上完全相同的情況出現三次)和50步規則(在連續50步中沒有吃子,兵也沒有移動)。 在雙方都沒有足夠的棋子將死對方的時候,或者都不能通過合法的走子將死對方的時候,也判為和局。

只要沒有專門的規則限制,只要雙方都同意,就可以在任何時候和棋。一般,只要一方還有可能獲勝,那麼這種和局就很難出現。

在1867年以前,如果一場比賽進入和局,那麼雙方必須重賽。1867年的巴黎巡迴賽中由於和局重賽過多,甚至出現了比賽組織上的問題。因此,英國西洋棋協會決定以給和局的雙方各半分的形式,取代重賽的規則。[1]

目次

1 規則

2 在所有棋局中的和局

2.1 例子

3 在計時賽中的和局

4 出現和局的頻率

5 參見

6 參考資料

7 延伸閱讀

8 外部連結

規則

西洋棋的規則允許多種和局:逼和(無子可動和棋);三次重複局面(下一步將要走子的也是相同的一方);50步之內沒有吃子,也沒有兵的移動;局中不可能出現將死;或者比賽雙方同意和局。在有時間限制的比賽中,還可能有其他和局的條件[2] 。逼和(無子可動和棋)是自動和局,由於雙方子力不足以將死對方而導致的和局也是這樣。50步規則或是三次重複局面的和局則需要棋手向裁判要求(通常需要查看記譜表),而這種要求不是必需的。

一方要求和局時,若另一方同意和局,則不需要裁判檢驗要求是否合理,即可和局。一旦和局要求發出,則不可收回。如果和局要求被證明是正確的,或者被對手同意,那麼比賽結束;否則,比賽繼續進行,和局請求無效。

在所有棋局中的和局

世界西洋棋聯合會西洋棋規則的第5條規定了所有可能和局的情況,而第9條進行了更詳細的規定[2]:

逼和(無子可動和棋)——如果將要行棋的一方沒有合法的走法,但又沒有被將,那麼這種情況是逼和。棋局自動被判為和局。

三次重複情況——如果一個完全相同的情況剛剛在棋盤上出現第三次,而且接下來將要行棋的一方也都相同,或者是在行棋一方走子之後將要出現第三次重複情況,那麼行棋的一方可以(向裁判)要求和局,在這種情況下和局不是自動的——如果一方想要通過這種形式達到和局,那麼他必須聲明。如果是將要行棋的一方在走子之後就會出現第三次重複情況,那麼他只需在自己的記譜本上寫下將要走的棋,不需在棋盤上走子,便可要求和局。第9條第2款規定,如果將要行棋的一方相同,所有屬於相同的一方的相同的棋子都位於相同的位置,並且雙方各自可行的所有走法都相同,那麼就是重複的情況;特別地,雙方必須各自擁有相同的王車易位和吃過路兵的能力。(某一方可能失去王車易位的能力;吃過路兵只有一次機會。)如果和局要求不是恰好在形成重複情況的時候發出,那麼這個要求無效。當然,重複的情況可能再次出現。

50步規則——如果在之前雙方的50步棋中,沒有兵被移動,也沒有吃子,那麼雙方都可以要求和局。同樣地,這種和局也不是自動的——如果一方想要通過這種形式達到和局,那麼他必須聲明。如果想要求和局的一方將要行棋,而且恰好遇到只差一步即達到50步的情況,他也只需在自己的記譜本上寫下將要走的棋,不需在棋盤上走子,便可要求和局。

不可能將死——如果出現雙方都不可能憑藉一系列的合法移動而將死對方,那麼這一局便是和局。這一般是因為雙方子力不足,但也可能出現其他情況。因子力不足而和局的情況有:

王對王

王和象對王

王和馬對王

王和象對王和象,只要雙方的象位於同一種顏色的格子內。(若任一方的象是因升變而出現的象,這種情況不能出現)

協議和局——在棋局的任何時候某一方都可以向對方提議和局,只要這一方認為和局顯然是最有可能的結果。如果對方同意,那麼這一局就是和局。

一般認為長將——當一方用一子或几子重複不斷地照將另一方(而無法將死),另一方無法結束時——是和局,但是實際上並沒有規則規定這種情況是和局,因為任何一種長將的情況都會導致三次重複情況,或是符合50步規則的情況。當然,雙方同意和局的可能性更大。[3]

雖然這些是世界西洋棋聯合會規定的規則,並且在所有高級別比賽中使用,但是在一些較低級別的比賽中可能有其他規則,尤其是快棋中。

例子

科爾奇諾伊對卡爾波夫,1978年

a

b

c

d

e

f

g

h

8

8

7

7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a

b

c

d

e

f

g

h

124步,Bc3-g7,逼和,和局。[4]

菲舍爾對彼得羅辛,1971年

a

b

c

d

e

f

g

h

8

8

7

7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a

b

c

d

e

f

g

h

30步,Qe2;32步,Qe2;34步,Qe2,三次重複情況,和局。[5]

蒂曼對盧茨,1995年

a

b

c

d

e

f

g

h

8

8

7

7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a

b

c

d

e

f

g

h

121步,Rb5+,50步規則和局。[6]

維德馬對馬洛奇,1932年

a

b

c

d

e

f

g

h

8

8

7

7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a

b

c

d

e

f

g

h

雙方子力不足,和局。[7]

不可能將死

a

b

c

d

e

f

g

h

8

8

7

7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a

b

c

d

e

f

g

h

沒有可能將死對方的走法。和局。[8]

彼得羅辛對菲舍爾,1958年

a

b

c

d

e

f

g

h

8

8

7

7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a

b

c

d

e

f

g

h

67步,f7,雙方同意和局。[9]

在計時賽中的和局

在計時賽中,也有一些其他的導致和局的方法。[2](Just & Burg 2003).

a

b

c

d

e

f

g

h

8

8

7

7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a

b

c

d

e

f

g

h

黑棋的可能將死方式。如果白棋超時,而棋盤上留下這些棋子,那麼由於黑棋可能將死,因此黑棋獲勝。但是,如果是在「突然死亡」模式,只要白棋可以在超時前向裁判證明黑棋在拖延時間,那麼這盤棋仍是和局。

在「突然死亡」模式的計時賽(雙方各自所耗費的總時間有限)中,如果雙方都超時,那麼這盤棋和局。(如果不是突然死亡模式,那麼比賽繼續。)

如果只有一位棋手超時,而另一方理論上沒有可以將死對手的子力,那麼這盤棋也是和局。世界西洋棋聯合會的規則第6條第10款規定:「如果比賽的一方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比賽,那麼這一方判負。然而,如果另一方不能通過一系列合法的行棋來將死對手,那麼這盤棋判和局。」例如,擁有一王、一後的一方超時,而對方只有一個王,那麼這就是和局。但是,只要理論上有可能被將死,即使實際上極不現實,例如一王一象對一王一馬,或者雙馬對單王(雖然沒有必定將死的走法,但是理論上確實有可能被將死),也要判負。

由於這種可能性,規則第10條規定,如果在快棋賽中一位棋手的時間少於2分鐘,且對方不再試圖,或不能通過「正常方法」獲勝,那麼這一方可以請求和局。「正常方法」獲勝可以是通過將死,或者靠較多的子力獲勝。換句話說,如果對方只是想在時間耗盡的時候獲勝,或者不能在時間耗盡的時候獲勝,一方可以要求和局。和局的要求發出之後,是否和局由裁判決斷。

出現和局的頻率

在最高水準西洋棋比賽中,和局是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在西洋棋周刊於1999年至2002年刊載的大約22000場比賽中,有55%的比賽是和局。在最高級電腦程式之間的棋局中,大約36%的情況是和局(這高於白方勝或黑方勝的比例)。[10]

參見

逼和

三次重複局面

50步規則

協議和局

西洋棋規則

參考資料

^ Sunnucks, Anne, The Encyclopaedia of Chess, St. Martins Press, 1970, ISBN 978-0709146971

^ 2.0 2.1 2.2 Schiller, Eric, Official Rules of Chess second, Cardoza, 2003, ISBN 978-1-58042-092-1

^ Hooper, David; Whyld, Kenneth,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Chess seco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ISBN 0-19-280049-3

^ Karpov-Korchnoi. [200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7).

^ Fischer-Petrosian 1971. [200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Timman-Lutz. [200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8).

^ Vidmar-Maroczy. [200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 Mednis, Edmar, Practical Bishop Endings, Chess Enterprises, 1990, ISBN 0-945470-04-5

^ Petrosian-Fischer. [200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3).

^ CCRL 40/40. Computer Chess Ratings List. 2007-08-17 [2007-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3).

延伸閱讀

Averbakh, Yuri, Chess Middlegames: Essential Knowledge, Cadogan, 1996, ISBN 1-85744-125-7

Just, Tim; Burg, Daniel B., U.S. Chess Federation's Official Rules of Chess fifth, McKay, 2003, ISBN 0-8129-3559-4

Golombek, Harry, Golombek's Encyclopedia of Chess, Crown Publishing, 1977, ISBN 0-517-53146-1

McCrary, John, The Evolution of Special Draw Rules, Chess Life, 2004, (November): 26–27

外部連結

FIDE Laws of Ches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rticl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International Grandmaster Joel Benjamin

ChessGames article on some interesting draws

Chessbase article on draw deba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相关推荐

迪丽热巴出场费及代言费报价
office365人工客服电话

迪丽热巴出场费及代言费报价

🗓️ 07-02 👁️ 9133
【专栏】了解这些骑兵礼仪,成为真正的骑士!
谁有365比分链接

【专栏】了解这些骑兵礼仪,成为真正的骑士!

🗓️ 08-28 👁️ 7967
享界这个牌子怎么样
www.bst365.com

享界这个牌子怎么样

🗓️ 07-18 👁️ 8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