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贾母对秦可卿的评价是极高的。
要知道,王熙凤是贾琏的老婆,她也是重孙媳妇。
论喜爱程度,王熙凤还要排在秦可卿的后面。
下面我们看看这个极妥当的人,是如何极妥当的安排宝玉的?
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
秦氏是极妥当的人,肯定知道贾宝玉的喜好,提前准备的房间,必然要投宝玉所好。
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
燃藜典出东晋时期王嘉编写的志怪小说《拾遗记》,讲的是著名文学家刘向的故事。
话说他在汉成帝末年,在天禄阁校书:“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烟燃,因以见向,说开辟已前。向因受《洪范五行》之文,恐辞说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
自此之后,燃藜就比喻勤学、夜读。
这幅图,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劝学图。
宝玉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
画的两边,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翻译过来就是:看懂世上的事就是有学问,摸透人情事故也是做文章。
这两句话的重点不是读书,而是教人去揣摩人心。
和燃藜图的读书劝学的主题好像不太搭。
想来,这也反映了宁府对未来前途的纠结吧。
宁府知道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但是也知道今天的发达,完全又和读书没有任何关系,靠的全是人情事故。
所以,希望后人两头都占,既要会读书,又要会钻营。
可最后的结果,却是两头都没搞好,宁府衰落的最快。
宝玉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
在这间房里,贾宝玉一刻也不想多呆。
要知道,宝业是最讨厌奋斗的,年轻人的底色就该是吃喝玩乐。
吃喝玩乐的人要求别人奋斗,这不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光剩不要脸了!
极妥当的秦可卿,知不知道贾宝玉是有名的不务正业,不爱经济仕途呢?
极妥当的她没有道理不知道。
既然知道,为什么要把宝玉带到这里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要教育宝玉喽。
按照道理,秦可卿应该给宝玉做思想工作,讲讲这间房的好处。
可秦可卿什么态度呢?
笑道:“这里还不好,可往那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吧。”
简单说就是,不喜欢咱就换。
显然她根本没有教宝玉学好的态度。
既然没有,房子千千万,干么非要来这一间呢?
2
咱们前面说,赏梅花隐藏着明亡之相。
那么这间房必然是有所指代的。
燃藜图中,老头教给刘向两个知识。
第一、说开辟已前,也就是过去的历史。
《红楼梦》讲的是天塌之后的故事,那么天是怎么开辟的呢?
也就是大明是如何建立的。
不就是,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吗?
第二、受《洪范五行》之文。
《洪范》是《尚书》篇名,旧传为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之大法”,简单说就是古人的治国方案。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古人以五行相生相克,来阐述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
给宝玉看燃藜图,就是希望宝玉了解过去的历史,掌握治国和世间的规律。
那么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呢?
因为: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两句话的真正关键在:洞明和人情。
人字反写就是入,人情就是入清。
洞明入清,反写就是清入明洞。
因为明朝自己有个大洞,才给了清朝进入的机会。
说的还是明亡清兴。
有朋友就说了,我怎么就看不出,这话藏着明亡清兴呢?
这分明是天下第一的真理。
努力读书,不如搞好关系。
毕竟厂长都说了: 他爹是农民给我打工,他儿子上了大学还是给我儿子打工。
这句话的关键在于,难道厂长他儿子不读书,是个文盲吗?
显然不是吧。
大家都往前走了一步,这就是位置的平移。
所谓的弯道超车,只能靠后来者更快更拼命,或者领先者掉队。
不然,只会一直平移下去,这就是阶层。
搞关系的前提是有关系,你都没关系,还学人家: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只能是自作多情,异想天看。
要知道关系的本质是利益交换,你没有交换的筹码,只能是角落的小丑。
成功学是成功者的狂欢,同时骗走失败者最后的一块钢镚。
其实,这句话是不是表达明亡清兴并不重要,而是辩证思考的过程。
能辩证,会思考,总能少上些大当不是。
扯远了。
3
曹雪芹在写作这部分的时候,应该是把原本《石头记》中,石头学习治国的经历给删改了。
不然,无论如何也不能写,贾宝玉的功课不是科举,而是学习如何驱除鞑虏吧!
显然,年轻的石头是无法理解这事的意义。
这就好比,青年时期,父母逼着我们读书学习改变命运,而我们总是厌学,甚至弃学。
人到中年,忽然就明白了读书的好处,后悔莫及,辜负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于是只能把期望放在孩子身上。
我做不到的事情,希望后人做到。
可往往是,你都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期待孩子做到呢?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
说一千遍读书有用,都不如你带头冲锋,来证明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作为一个成年人,明知道这个道理,都不愿意去实践执行。
一个孩子,又能体会几分呢?
有朋友肯定说,自己忙,没时间!
一天二十四小时,刷手机就不耗时间了。
说道理,还是自己懒惰,却希望孩子勤奋。
宁可多出些体力,也不愿多动些脑力。
石头写《石头记》也是同样的道理,他后悔自己年轻时的抉择,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希望后人去做。
4
最后,《燃藜图》的藜谐音黎,也就是社稷黎明之意。
燃藜图就是,正在燃烧的大明江山。
正好和贾母他们看梅花对应上了。
那边看中华没了,这边看燃烧的黎明。
不得不感叹《红楼梦》故事设计的精妙绝伦!
回到故事,贾宝玉不想住这,秦氏给他安排到哪了呢?
不然往我屋里去吧。
那么为什么非得去秦可卿的卧室,她的卧室又有什么非凡之处呢?
咱们下回再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